针灸治疗简介及注意事项

针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疗法,其藉由针刺或艾灸透过人体经络、穴道,调整气血、导引疏通,达到缓解、复健的效果。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可针灸对63种疾病有所帮助。临床经验显示,急症急效,慢症慢调,不但对慢性病具有调整的功效,对急症亦有显著功能。那么作针灸治疗时,应注意那些事情呢﹖

 

治疗前:

  1. 应诊时,穿着衣服要宽松,不宜穿牛仔裤等紧身衣裤,以免不便于针灸操作及影响疗效。女性请不要穿着裤袜,最好穿两件式衣服较为方便。
  2. 饥饿、饱食、大渴、惊恐、愤怒、精神过度紧张、内急、激烈运动后,皆不宜针灸。切忌空腹或过度疲劳、严重失眠后立即进行针刺,以免虚弱气逆晕针。
  3. 治疗前,请先静坐、休息五分钟。使身体放松、情绪稳定,自然气血畅通,疗效更佳。

治疗中:

  1. 针灸时,无论采用坐姿、仰卧、俯卧姿势,皆应保持自己最舒适的姿势。身心都要保持轻松、自然、心平气和。坐姿要端坐,切勿跷脚。治疗中,身体应放松,不要随便移动身体或改变姿势,以免造成疼痛及危险。
  2. 治疗中如有不适:如头昏、恶心、出冷汗、心悸、口干、眼前发花、呼吸短促困难等现象的话,这是晕针的前兆,请立即告诉医护人员处理。
  3. 艾灸或红外线治疗时若有灼热感,及电针治疗时如感电流减少或增强等不适,请随时告诉医护人员。
  4. 针灸时,会有酸、麻、胀、重、电、蚁走等感觉,称为「针感」,乃属正常现象,毋须担心。如有不适,或因患者身体移动,产生肌肉纤维缠紧、疼痛,请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。
  5. 中风行动不便、老弱、伤残、重病的患者,应由亲友陪同,随时照顾就诊,以策安全。

治疗后:

  1. 出针后,不要去揉针孔,以免造成瘀血或出血或感染。针灸后,如有皮下出血或青肿瘀血等现象,勿需紧张,它会自行吸收或消失,也可以略用热敷以加快吸收或消失。如仍感酸麻或有瘀青持续一、二天,不必过虑,数天后它会自行吸收、消失。
  2. 针刺后之部位若仍有酸、麻、肿、胀的遗针感,可能会留存好几个小时,甚至一到二天,此乃正常现象,不必惊慌。
  3. 针灸属于安全的物理疗法,所以完成治疗后可以照常洗澡、工作、劳动、运动。
  4. 每次针灸时间大约20至30分钟。年轻力壮及急性损伤患者,疗效进展较快;年老体衰及慢性病患者,通常须长期治疗,每周至少以2-3次较为适当,务请配合应诊,方能巩固疗效。
  5. 针灸除了止痛作用外还可治疗多种病症,通常与内服药共同搭配使用时可以加强疗效,缩短疗程。

虽然针灸是一种很安全的治疗方式,若治疗前患者能与医师事先充份沟通,并注意针灸时应有的准备,必能更提高针灸的安全性,减少许多无谓的困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