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認為痛証的發生,與外感風寒濕熱之邪和人體正氣不足有關,其病機復雜,病程纏綿,其基本治則是根據病邪的偏勝,而分別祛風、散寒、除濕、清熱以及舒經通絡,痛証日久還應根據正氣虧損不同加而用益氣養血、補養肝腎之法。
隨著醫學的發展,痛証的治療愈來愈受到重視,大量臨床實踐證明,傳統的針灸方法在治療痛証方面卻有著較好的效果。現代醫學研究證明,針刺刺激能激活穴位深部的感受器,產生針刺信號沿外周神經中的II、III類纖維傳入,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各級水平,該信號一方面進入痛通路的各個驛站,在那裡同來自痛源部位的痛信號發生相互作用;另一方面激活了內源性痛系統的某些結構,從而阻斷了痛信號的繼續傳遞。此外,針刺鎮痛是一種生理學鎮痛方法,兼有調整機體各種生理功能的效應,具有降低痛敏感性和提高疼痛閾值的雙重效應。因此,針刺治療痛証有著充足的神經化學原理。
痛証是針灸科最為常見的疾病,治療取穴常以病痛局部的阿是穴為主,配合辨證取穴和根據病所的經絡循行部位選穴,採取針刺、艾灸、熱敷等方法相結合,施於溫針灸法、電針刺法、刺絡拔罐法、穴位敷藥法等綜合治療,給予適量的補瀉之法,正確掌握針刺深度、留針時間、補瀉強度等,旨在疏通經絡氣血的阻滯,使營衛調和,則風寒濕等邪無所依附而痛痺遂解,即『通則不痛』。但鑒於本証的療程較長,故我們需要提醒患者,痛証的治療貴在堅持,不可隨便動輒換方,尤其是表現為酸痛、刺痛或者癥狀不太嚴重的患者。臨床上即有治療十多天不見效的,若再堅持一、兩個療程就會有效的;也有疼痛較重,治療很快痛止的。這些患者都必須堅持治療,否則容易復發,治療會越來越難。
以上資料只供參考,請諮詢註冊中醫師再作相應選擇為宜。